当前位置:主页>夏阳酷暑>知识库>正文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学(2)

2015-11-11 来源:李靖 资讯整理编辑:李靖 点击:

分享到:

  4、尝试新选择增加

  双十一一般是“囤货式”购买——一次性买好未来好几个月的衣服鞋子。

  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比往常更加倾向于尝试新选择,而不是维持过去的购买习惯。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个实验:

  给被试者一张菜单,让他们根据菜单预定自己的饭。

  A组被试者被要求每周制定下一周的食谱,而B组被试者被要求每天制定当天的食谱。

  结果发现:B组被试者每天的食谱类似程度很高,而A组消费者却选择更多花样。

  也就是说,当被要求制定未来一周伙食时,人更加倾向于多样化选择。

  双十一也是这样。

  平时购物时,我们经常只买现在要用的东西,所以会更加倾向于延续消费习惯,比如只盯着几个品牌的几类产品购买。

  而到了双十一,我们需要买未来很久要用的东西或者要穿的衣服,会更加倾向于多样化选择——如果让你每个月买一件,你可能会买类似的;但是如果是双十一要把6个月的放进购物车,你肯定不会放6件类似的东西进去。

  这就意味着:很多新品类,可能会在双十一面临机会。

  5、决策瘫痪

  双十一给消费者提供了海量的选择,商品琳琅满目,给了消费者充分的选择。

  大部分人觉得“选择越多越好”,但是研究发现,过多的同质选择,反而会让消费者进入“决策瘫痪”状态,最终放弃购买。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摆出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向消费者提供试吃机会和折扣。

  实验分为2组,一组有6款果酱,另一组有24款果酱,全部都可以任意购买。

  最后研究者发现,在提供6款果酱的组中,有30%的试吃消费者选择了购买;而在提供24款果酱的组中,只有3%的人最终选择了购买。

  为什么呢?

  因为更少的选择意味着更低的决策成本。在6款果酱的组中,消费者只需要比较6种口味并迅速通过排除法就可以做出判断,决定自己究竟买哪一种。

  但是在24款果酱的组中,消费者总想“下一款是不是比这一款好一点?”,总想做出“最优决定”,结果在比较完24款果酱之前,他们就消耗了大量的大脑精力。最后出于节约精力的需要,他们索性放弃了购买。

  后一种状态就是“决策瘫痪”状态——过多的同质化选择同时出现时,人们反而会放弃购买,从而选择单一化的商品。

  而双十一就是这样的情况:大量的商品、大量的同质化选择,消费者不知道到底要买哪个。

  这个时候,能够降低决策成本,帮助消费者迅速做决定的品牌就会容易致胜。

  比如卖鞋的直接说明:

  “20多岁职场新人必备制式皮鞋-3款”

  还有大量的导购类网站、帖子,也容易分这杯羹。

  6、销量领先——更多使用”外周线索“

  下面再说说消费者决策。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收集信息,而这种信息来源主要是两种线索:

  (1)中心线索:与目标直接有关的线索(一般是基于判断分析)

  比如你买一个手机,中心线索就是:CPU主频、屏幕大小、轻薄程度、外观如何等。这些线索都是跟你买手机的目标(比如玩游戏、打电话)直接有关的。

  再比如你招聘一个文案人,中心线索就是:创造好奇心缺口的能力、顺应逻辑能力、利用基模的能力、唤起读者情绪的能力、策略思维能力等。

  (2)外周线索:与目标无关,但是可能会带来间接证明的线索(一般是基于经验概括)

  比如你买一个手机,外周线索就是:哪个国家产的、什么牌子的、谁代言的、买的人多不多等。这些线索和你用手机目标(比如玩游戏、打电话)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能会当做间接证明。

  再比如你招聘一个文案人,外周线索可能有:哪个学校毕业的?拿过什么奖?做过什么成功案例?谁推荐的?

  (说到这里你就发现了:如果用外周线索做判断,就是我们所说的偏见。比如某单位招聘不要女性,就是通过“性别”这个外周线索,而不是“实际工作能力”这个中心线索)

  帮助决策的时候,两种线索各有优劣:

  中心线索更加准确,决策质量更高,但是却更费脑力;

  外周线索非常省力,但同时决策质量会偏低,容易受到无关因素影响,容易产生偏见。

  (PS. 也说明了为什么智力水平偏低、知识偏低的人,往往偏见越多,因为靠偏见来决策省脑力。)

  一般来说,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这两种线索会同时使用。

  而在双十一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会更多使用外周线索,大量降低中心线索。

  也就是说,消费者会更加容易受到:品牌大不大、原产地在哪、谁代言谁背书、销量怎么样等信息影响。

  不容易受到:具体性能如何、用的什么原料、技术怎么样等信息的影响。

  为什么呢?

  因为双十一大量的抢购、秒杀和紧张的气氛,给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了“时间压力”,而“时间压力”大时,人的决策能力会降低,从而不得不更依赖“外周线索”做判断。

  在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眼球捕捉设备发现,给被试者限定决策时间后(比如必须24秒做一个购物决定),他们眼神更加停留在外周信息上(比如销量领先)。

  大量的研究发现,在购物决策时间压力大的时候,消费者的决策能力显著降低,他们往往更加会通过肤浅、单一、从众的方式来决策,也更加容易做出非理性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强烈想要说服你的导购员,一定要你赶紧做决定,因为时间压力下的决定,更容易非理性,你也更容易被忽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双十一各品牌更加有效的广告应该是以外周线索为主,比如知名品牌、前所未见的折扣、销量第一、原产地牛逼、XX代言。

  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强调:XX黑科技、XX牛逼功能、分辨率提升70%,就基本没有用。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众筹”,产品众筹网站上大部分是未知产品,消费者没有一笔心理预算(双十一是有的),没有时间压力等,所以用户会更多使用中心线索来决策。而这个时候,众筹文案说的有没有道理、产品功能卖点是否打动人,就会更加重要了。

  PS.怪不得一个个众筹文案都这么长,

更多关于 知识库 的文章: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