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夏阳酷暑>知识库>正文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学

2015-11-11 来源:李靖 资讯整理编辑:李靖 点击:

分享到: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学”:最全清单

  如果你不了解你的消费者,如何能够在数百万计的商家中赢得消费者的选择?

  就讲讲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学。

  双十一期间,消费者面临着降价折扣、促销氛围、时间压力、繁杂信息,同时持币搜索、伺机秒杀、担心错过——这种独特情景下的消费者行为,和平时悠闲自得的购买行为有很大不同。

  就讲讲在这种特殊的双十一情景下,消费者的决策机制、浏览方式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

  请看清单:

  1、利他行为增加

  双十一环境下,消费者的利他性购买需求会增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送礼购买。

  为什么呢?

  因为双十一会支出很多人一大笔花销,从而产生负罪感,而利他行为可以减轻负罪感。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拉一群人进行智力测试,得分高的人可以获得更多奖金,发现作弊率不高——绝大部分人都保持着良好的道德水准。

  然后拉另一群人进行同样的测试,但奖励发生了变化:得分高的人,可以让一起来的伙伴获得更多奖金。结果,作弊率大量增加。

  这是因为在后一组实验中,人通过“利他举动”,减轻了自己负面行为的内疚感,更加容易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同样,很多人在双十一会进行透支消费,或者买了平时根本不舍得消费的东西,这个时候会因过量购物而产生内疚感。

  而恰当的利他行为可以减少这种内疚感,所以很多消费者会在双十一增加利他行为——

  “你看,我又帮我男朋友挑了一件大衣,比我的都要贵呢!”

  2、自制力释放

  双十一之前,大部分人会刻意压制自己的购物需求,等到双十一再一起购买。

  “这双鞋子真好看!算了,还是等双十一再买吧。”

  而对需求的压制会消耗人的自制力,从而导致消费者出现集中的自制力释放行为——疯狂购物+疯狂娱乐。

  因为自制力跟肌肉力量一样,也是随着使用而消耗,随着休息而恢复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一群人先坐在摆满巧克力的房子中1小时,告诉他们不能吃。然后再让他们到另一个房间进行坚持握力的测试。

  结果发现,比起坐在摆满石头的房间1小时的人,巧克力房间出来的人坚持握住的时间显著非常少。

  这是因为呆在充满巧克力的房间1小时却不能吃,消耗了这群人的自制力。所以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可用的自制力不多,自然坚持不了太久。

  他们此时更加渴望的应该是释放自制力。

  同样,双十一的消费者们已经压制了很久的购物需求,购物的自制力被消耗殆尽,到了双十一那天,他们会几乎无法抵抗诱惑,进入“自制力释放”的状态。

  而人一旦进入自制力释放的状态(往往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压制),就会出现这些状况:

  ·购买一些平时不舍得购买的商品(因为没有自制力了);

  ·娱乐需求增加;

  ·工作注意力降低。

  如果你看天猫双十一的广告,就会发现它通过渲染几十个娱乐欢快的场景,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自制力释放(狂欢吧)。

  甚至,今年连晚会都开始搞了。

  3、预期后悔式购买

  双十一不断营造易逝感(过了今天就没了)、稀缺感(限量啊限量),会让很多消费者进入“预期后悔”的心理状态。

  预期后悔就是指: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我真正想做,而是担心我不做会后悔。

  翻译成双十一的话就是:

  “我买这些东西,是担心如果我不买,将来错过了就会后悔,将来买会更贵。”

  继续翻译成购物一族的逻辑就是:

  “折扣的价格,等于不要钱。”

  “今天不买这个包,等于损失了1万块。”

  而当普遍消费者进入“预期后悔”的购买状态时,对品牌商来说,最好的营销手段就是:进一步刺激预期后悔。

  比如,这样一个场景:

  12月某一天,办公室

  “哇,小王,这一身大衣和鞋子不错啊!不得大几千吧。”

  “没有,一个月前双十一买的,不到一千。当然现在买的话,就贵了。”

更多关于 知识库 的文章: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