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冬日暖阳>荟萃>正文

真正叛逆一场的意义所在

2016-12-06 来源:她在江湖漂 资讯整理编辑: 达达令 点击:

分享到:

  有段时间聊起年少时候所经历过的叛逆,脑海里第一时间想起的,全都是曾经校园里的那些所谓坏学生的面孔。

  染发,打耳洞,穿破洞牛仔裤,纹身,以及无时无刻都在耍酷的表情。这些画面曾经离我很远,我也不知道那些年的少男少女,心里经历过怎样的迷惘跟无处表达。

  少年时代的我们,总想通过否定自己的父母,来定义自己对于这份为人子女被得到的宠爱跟关照。

  这个逻辑,是一位长辈告知我的。他跟我说起自己的女儿,总是在校园里跟同学们说自己的爸爸很傻很无聊,可是却无比为这个爸爸每一次所举办的展览而自豪。

  这当然是正向循环、良好家庭关系的打开方式,可是我们经历更多的,则是很多种复杂家庭关系里的自我成长处理。

  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可以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的,这一点我这些年的体验越发深刻。这其中的个人原因,社会原因,我们无需去深刻考究。

  我只是想要延伸出想要表达出的一个逻辑,关于人生的二次叛逆,或者是一辈子的叛逆维系。

  这个词语很诡异,跟现代很多人的追求安全感是违背的。可我恰恰觉得,我们之所以时刻处在不安全的焦虑中,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我们不曾去思考过,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对于生活理解的认知体系。

  有天看窦文涛主持的一档聊天节目,说起一个话题,当今的时代里,为什么很多人不想上班。

  这个话题其实是很常态的现象,可是在探讨当中得出的结论是,互联网进程的推进,使得我们这个国家的人们,史无前例地,平面而开放的,看到了这世上的很多种生活方式。

  从前闭塞的时代里,皇帝会疑惑饿死的贫民为什么不吃肉,捡牛粪的农民幻想着将来有钱了,就把捡粪的叉子换成金色的。

  阶级的断层,会让一个人的格局相对狭隘,就连欲望也是克制的。

  可偏偏是在今天,几乎所有的生活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些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有了更多选择的幻象背后,其实恰好是,我们并没有多少选择。

  于是,不安全感由此产生——想要极速到达一种生活,可是却没有办法实现。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是望其项背的遥远,可是依旧会被挠痒着自己的内心。

  年少时候的叛逆,除了生理发育的推动之外,我的理解是在于,我们开始从小家庭小环境构造出来的生活中,第一次开始了有些质疑。

  可是毕竟年纪尚小,自己的心力不够消化这部分的冲击,所以才会萌生对抗——只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要跟别人一样而已。

  人生里的二次叛逆,我觉得应该是伴随着一个人的信念危机而来的。

  从前人们常说中年危机,其实我觉得,每一个年纪都有着对应的危机,说不上哪一个更加沉重或者是伟大,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它们都需要被在意。

  看《鲁豫有约》采访孟非,他说起年近四十最大的人生感悟,其中一个便是,不仅要知道自己此生想要得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不能够接受失去什么。

  “当你知道自己可以失去什么,这时候你是无敌的。”

  这是他的原话。

  他说起自己第一次接到《非诚勿扰》的主持任务时候,也曾经历过选择的忧虑。可是后来一想,最不好的结局,就是主持得不好,电视播了几次之后替换新的主持人。观众来不及记住自己,再回去做原来的新闻评论直播就是了。

  “也就是说,这是我可以接受的失去——所以我就往前迈一步了。”

  后来的我们都知道,凭借这一档相亲节目,孟非晋升了中国最知名的主持人阶位。

  从大学里学习新闻学专业,延续到今天,我都极其喜欢各式的访谈节目。这些年的观看体验里,很多人生有所成的人,回首自己过往的时候,说起对自己命运抉择最大的,不是智商,而是一种勇敢之下的运气。

  这种运气,带着很多步步为营的因素。我从前会理解为,是一个人足够大胆,甚至狂妄。可是如今我却是愿意相信,推动向前的部分,是自己得以明白——我无法接受失去什么。

  这些天还看了关于许巍的访谈,他说起自己得抑郁症那几年,经常一个人走到北京的大街上,随意坐在一个路口。看着人来人往,自己面无表情,毫无思绪,也不会被人打扰。

  某一时刻,他觉得这种感觉特别好,因为好像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这反而让他释怀了很多——因为他发现,即使失去名气这件事情,他发现自己也可以承受了。

  这一段,让我想到偶尔在新闻里被八卦的,关于窦唯坐地铁,吃九块钱一碗的面。千百种议论之后,你终于知道这个男人为什么会如此有魅力,因为他太可以不在乎了。

  私底下许巍的身边人都称他“许少年”,当我听到这个细节之后,内心涌起一股巨大的触动。

  那一瞬间像是开悟一般,明白了一个过往自己的偏见——我们总是在追寻自己想要的部分,可是却难免渐渐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我们一边收获,也一边失去。

  这种成长,从前并不会让我高兴。

  是后来我终于理解,那些收获的部分,那些失去的部分,是你可以选择的——你不是被动一定要成为谁谁谁的那一个,更不是必须非要不可什么的那一个。

  到了这个关口,我才敢轻缓一口气。

  我不再恨自己变得跟过去不一样,当你发现自己是在变得成熟之后,你就不会因为自己喜欢或者讨厌某一样东西,而变得举棋不定。

  以及,即使你不是宇宙的中心,也并非一件可怕之事——你只需要成为自己的宇宙就好。

  我至今开始接受,人生叛逆一场的意义,是为了铸造自己的一份安全感——你可以让此生保有一场完整。

  从前我觉得改变自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要克服自己身上的种种弊端,用自律去对抗自己的惰性,以及在很多外在的经历中,不停修正自己的偏见,完善一场理性的成熟。

  可是与此同时,我觉得更难的部分,依旧是,不轻易被这个世界改变。

  这个不轻易被改变的部分,恰好就是那一份支撑自己勇往无前的内核力量。

  前阵子看到李海鹏先生写到一句:杰出的人一定都是自己精神价值的信徒。

  你很难去理解除了自己以外的另一个人,他的真正信仰是什么,他为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这世间所有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这世上可以依靠的那个人,唯独是自己。

  于是相信的人,选择了孤独。不愿意相信的人,甚至在很年少的时候,就以任何一种方式,让自己在思绪中死去。

  与全世界为敌并不伟大,与自己为敌才是一场悲哀。

  我也终于理解了那一句,到最后我们并没有失去喜怒哀乐这份感触,我们只是选择让自己的情绪在平和中荡漾,而不是叫喊着一场撕心裂肺——因为越长大,越知道体面的难得。

  愿你也能成为自己最虔诚的那一个信徒。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