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夏阳酷暑>知识库>正文

是微信让人孤独,还是孤独的人更喜欢微信

2016-04-21 来源:褚伟 资讯整理编辑:褚伟 点击:

分享到:

  朋友圈诞生四周年了。

  今天,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表了《四周年,所有人问朋友圈》的文章。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资讯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在这篇文章中,张小龙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把发纯文字的功能隐藏,Allen(张小龙英文名)坦言,“实际上,在第一个朋友圈版本里,是没有发纯文字的功能开发计划的,发送纯文字只是一个内部测试功能,目的就是不想让用户发纯文字。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要他写一段字的难度远远大于他发一张图片,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每个人都能用的,所以图片才是我们主推的功能。”

  如今看来好像有些事与愿违,写文字,发链接的人大于发图片。图片虽然可以增加视觉效果,但却容易暴露隐私,加之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单调乏味的,不会有那么多照片可发。

  微信上只有三种发照片的人易受到关注,美女、土豪和逗比。前者喜欢晒自己,后者喜欢娱乐自己,中间的,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懂。

  这四年来,我们因为微信而改变,微信也因我们而多彩。作为微信重度用户,这两年来微信给我的最大感受有这几点。

  世界上再也没有遥远的距离

  “去不了的地方就叫远方”,不知道这句苍凉而悠远的话感动过多少文艺青年,而如今再也没有远方了,只要你愿意,在朋友圈里,在公众号上你都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你想去,你将去或你已经去过的地方,他们不再神秘,不再那么惊心动魄,那种对未知的好奇和新鲜感没有了。你只是很平常地从起点出发来到终点。那种余光中式的“乡愁”也不再有了,各种代购、观光、风景在朋友圈中随处可见,即便你不在现场,透过那些照片,你也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距离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当认识的朋友增多,好友的质量提升,你会发现,大家生活在巨大的落差里,你所认识的人的朋友圈都是今天去了巴黎,明天到了纽约,后天又置身在东京,而你除了加班,除了一个人吃晚餐,一个人乘地铁之外好像生活没什么波澜。有时候会觉得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束缚着你。

  微信让我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除了亲人和同学,一切的社交只不过是点赞之交。建立强关系的社交变得日益困难,在互不相识的虚拟空间里,有谁会凭着感觉天天为你点赞,天天给你写评论,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情真意和的话,赶紧嫁给TA吧。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身边你没发现,而是你发现了却依然在埋头玩微信。今天,我们处理弱关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反倒是处理强关系却不知从何下手。逢年过节,亲友会面。总觉得微信上的世界比现实的更精彩,更值得关注。那些扑面而来的奇闻八卦,总让你感觉那才是自己向往的世界。

  地铁、车站、机场、餐厅、医院、办公室……到处都是玩微信的人,他们喜欢未来即当下。

  连接的背后是高效和廉价

  在社交关系的汪洋大海里,人类逐渐回到了一个“地球村”。所有的人都通过某种关系,或强或弱地联系在一起。Facebook已经连接了10几亿人,而微信也连接了7亿人。

  有了微信,我们的连接确实更方便了,而也是因为如此,我们的连接变得更廉价了。在微信上找一个人办事,甚至连说辞和客套话都不用了,一切都是那么直接和赤裸。离开一家单位,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久而久之也会随之黯淡,你不开口,我不说话,最后可能就烟消云散了。

  这种高效,不仅体现在对随时更新的互联网(朋友圈)信息的快速吸收,还体现在对人脉资源最大限度的管理和运用。以前不可能见到的人,现在通过某种关系都可以相见了;以前办不到的事,现在通过“1+1”的形式都可以办到了。同样你也可以对不喜欢的人随时拉黑、删除,对讨厌的信息屏蔽,隐藏。一切都是可以被理解被接受和被鼓励的。

  而在这一张巨大的信息关系网中,人们却越来越孤独,年轻一代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微信孤独症患者。治疗这种病的的方式或许只有等到下一代社交工具的出现。

更多关于 知识库 的文章: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