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春暖花开>悦读>正文

请接受友情宿命的到来

2016-06-28 来源: 她在江湖漂 资讯整理编辑:达达令 点击:

分享到:

  有天夜里看书突然看到一个让我觉得很神奇的观点:三十岁以后,你的友情也进入了宿命的周期。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新闻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这句话换成大白话来说,那就是三十岁以后,我们就很难再交到好朋友了。

  这种感觉我一开始不愿意承认。可是惊慌三五秒之后,我心里有一个清晰的声音,是的,它在肯定这一句话。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几乎不用太过于深入的思考,我就可以罗列出很多个答案。

  首先当然是因为时间上的紧迫性。三十而立,我们开始对于“人生有限”这件事情有了严肃的看待,所以我们不愿意再浪费更多的交际成本。

  而时间就是最大的成本。

  其次是我们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变化。就大部分人而言,三十岁以后的生活重心会事业跟家庭这两个大范畴里。

  工作的环境里让你基本上能够交到真心朋友的概率都很低。至于家庭就是因为你有了另一半,你有了孩子,所以这些都消耗掉了你的大部分精力。

  第三个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那就是一个人30岁的交友标准跟20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当年那个可以跟你一起吃烤串压马路的人带给你的感动,而在今天你可能需要在另外一个更高档的场所,才能觉得是门当户对的。

  从这个这个观点衍生下来就是我曾经写过的一个观点,就是彼此有钱,才能维持有意义。

  再衍生下来的,当然是你自己的生活水平跟品质的提高,所以你希望能够跟你来往的朋友也一样是同一个水平的人。这样才能证明你的人生是在进步跟收获当中的。

  之所以把这三个观点罗列开来,其实目的只是为了论证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一句主题。

  这个主题来自于前天晚上一个女生给我的留言。她跟我说,最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关于朋友。

  “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脆弱。”

  她还告诉我,我一直以为只要有心,我们的关系就会一直很好。原来不是真的。这并不是一个人有心就能维系好的友情关系。

  就着她的这一个小小的留言,我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是一个很可爱的画面。

  我不知道男生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我只能拿我自己作为女生的经历来说。

  我觉得大部分女生在童年或者是上学时代里,都会有一个“跟你拉手一起去上厕所”的朋友。这个朋友的角色在我们那个年纪里,基本上等同于是好朋友的这个分量。

  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两个人的学习成绩会基本上差不多,性格也大同小异,于是在日久生情(当然是友情)当中就会一起上厕所,一起放学回家,到了住宿学校的时候就会一起去打饭排队洗澡洗衣服。

  这样的朋友在我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岁月里,每一个阶段都能对应出一个鲜明的人。这几个人的名字至今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也成为了此生都不会忘记的回忆。

  可是毫无例外的是,这里的每一个人,现在都与我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后来陌生到连联系方式的方式都渐渐失去了。

  一开始陷入这一种疏离的状态的时候我很惊恐,我当年会刻意的去找到这几个朋友的联系方式,然后打电话过去,可是我发现我却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我在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好朋友的电话。我还没有开口,电话那头就传来阵阵小孩的哭闹声。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女生朋友在高中毕业以后没有考大学,直接读了医学专科学校。她出身于医学世家,从外婆到父母都是医生,他们在家里的小镇上开着一家诊所。

  医学院毕业以后,她就回家继承父母的衣钵了。跟很多在小镇上的姑娘一样,出来工作的第二年就结婚,继而有了孩子,于是就过上了岁月静好的生活状态。

  我在那一年电话打过去只是想问候一声春节好的时候,尴尬了几十秒钟。在此之前我准备了很多我想说的话。

  我说我考上了武汉的大学,现在在深圳工作。我想告诉她我在这个城市里遇到的那些有趣的故事,同时也想跟她聊一聊这些阶段里我所迷茫而有压力的部分。

  可是在这一通电话里我什么都没有说。因为我突然发现,即使我不愿意承认,可就是在时间的这个长河里,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已经让我们两个人的命运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

  我还在畅想我的未来之路如何的艰难与精彩并存,我还在思索着一些我所想不通的凌乱的价值观构造部分。可是在这个世界另一头的她,跟她的先生在那个小镇的诊所里过着体面而舒适的生活。

  她不需要操心所谓的青春期里面的迷茫,因为她直接过渡到了这个阶段,早就成为了顾及家长里短琐碎事情的小妇人。

  我不知道这一通电话后来是怎么结束的,挂下电话那一刻,守在我旁边的我妈还多问了我好些话。

  我妈说,有时间叫她来我们家吃饭呀!

  我说不用了。

  我妈疑惑:为什么呀?你看你们当年上小学的时候,她永远都在家里等着你,跟你一起去学校。你爸每天给你买的三个玉米早餐里永远都要分她一个。

  学校里文艺表演你俩总是都能够被选上。还有在班上女同学闹别扭的时候,她永远都站在你这边……这些难道你都不记得啦?

  我稍有些怒气的好了一句,别说了。

  我妈有些被吓到了。

  我很懊恼,为我自己。

  我知道不是我妈的错,是我的问题。我有些情绪起伏甚至是愤怒的原因在于,那一通电话提醒了我一个真相,就是永远不要去做勉为其难的事情,否则让自己尴尬,也让别人尴尬。

  这一次的醍醐灌顶,让我对于后来关于自己的爱情选择,在人际关系上的相处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参考。

  对我这种特别怀旧的人而言,过往的友情岁月越是越是鲜明单纯生动,在我后来的岁月里就越是一种折磨。

  我甚至花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到了现在我在夜里睡不着的时候,我都需要让自己在对于过去的怀念,那些曾经美好的友情岁月的不舍当中撕心裂肺的大吼一句,让自己清醒过来。

  当然大部分的时候我是理性的,所以我能清楚地去说服自己该去怎么做。就比如说前面那个留言的女生问我,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

  我的回答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很脆弱的。

  无论是友情,爱情,甚至是亲情。

  只是父母这件事情我们无法选择,与谁成为亲戚关系这一些部分也是被动的,所以你总会觉得这一部分关系是牢固的。实际上的真相它也只是一层以“血浓于水”为名的并不牢靠的血脉相承而已。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那一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绝对不是一句笑话,那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真相。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年纪越大,那些年少轻狂、冒险冲动的词语都会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我们都在走向一种平淡而没有激情的生活当中。

  也就是说无论你结交了多少朋友,总有一种宿命是你逃离不开的——那就是你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结交好友的选择原则已经基本结束了,如今在你的人际关系圈里,大部分人只能是叫做熟人。

  尤其随着现在社交网络的普及,微信只是成为了一种工具,微信好友这些都只不过是点赞之交的人而已。

  现在细细想来,如今在我为数不多的朋友里,能够称之为好朋友的三五个人,基本上都满足了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可以保持持续性的接触。

  比如说我在广州的闺蜜会定期的来深圳看我,我在深圳的这一个好友会维持每一周至少一次见面的饭局,我在老家的好友平均两个月见一次面。

  这一点特别感激现在交通条件的发达,解决了这个难题。

  也会有人说,打电话或者是视频也能保持紧密的联系,可是对于我而言是不够的。两个人见上一面,能够在实体的肉身里看到彼此的表情,听得到呼吸背后的情绪。

  哪怕是在咖啡馆里呆呆地坐着,或者大排档里肆意的吐槽各自生活里的八卦……这一些细节的部分对于我而言才是真实的,它远远要比你每天一个电话要立体而生动到很多倍。

  第二点当然就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这种关键时刻具体来说,就是对方生命中很重要的日子。生日结婚,升职加薪,买车买房,失恋离婚,重大的疾病,家人遭遇变故等等这一系列幸福或者艰难的时刻,你都能够尽量在场。

  其实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大学毕业走出社会以后,如果说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结婚的话,那么我觉得婚礼邀约这一个时刻,基本上就能看出你交朋友的质量了。

  那个把你看得很重要的人,哪怕是刀山火海千山万水,他也会风尘仆仆地赶来。那个认为你并不是很重要的人,哪怕他跟你在同一个城市里,他也会找一个借口躲开你这一场邀约。

  这种关键时刻“有我在场”的彼此见证,是我觉得判断结交挚友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第三点当然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彼此契合了。

  我不知道对于外向者而言是怎么样的,但是对于我这种内心思虑比较多的内向者而言,哪怕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在对话当中我也只会袒露百分之七十的自己。

  也就是说,对于日常的交际而言,大部分都在封闭自我的人而言,那些礼貌的话术,彬彬有礼的交际行为,只是基于社交礼仪的需要。

  就比如说很多陌生人都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象。

  所以对于我自己而言,能够让我放下戒备的人并不多,能够让我感觉到此刻我是舒适安全的更少。

  这一个感受我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从这一点原则上来说,你就可以完全判定得出你眼前的这个人是知心朋友或者是普通朋友的区别。

  说完这三个重要原则,其实你会发现你,所谓好朋友的标准已经完全可以筛选出来了。尤其是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大,这三个条件要同时符合更是困难的事情了。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提过,大学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筛选好友的阶段。这个时间段的我们刚刚从中国古板的教育体制里出来,暂时地走入了一段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的环境。

  在大学的这个熔炉里,天南海北的人相聚到一起,不同的成长背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于是在这么一片小小的天地里会碰撞出很多的火花跟故事。

  这个幸福的阶段在于,大家都还没有走出社会历经人性的重大考验,关于各自的成长背景阶层,以及有钱没钱的这一些判定标准里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区隔。

  这个阶段的好友判断标准,当然就是性格跟价值观占据优先级。

  这个时候都是我们不算有钱的时候,都不算是过境千帆饱尝人间冷暖的阶段,都还是我们稚嫩的想敞开胸怀迎接新世界的阶段——这个最好的情绪酝酿期,是特别容易产生真正亲密无间的高质量友谊的阶段。

  这一个个你在大学时代结识的好友,很可能会成为你这一辈子的老友。

  当然了这一部分也不能勉强,因为环境的因素太重要,运气的部分更是重中之重。现在回过头来再去想到我在大学阶段结交到的朋友,其实我还是有一点感激的。

  因为每一次相识的节点都是一次偶遇,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都会因为那一个“如果不是那一个夜晚,如果不是那一个下午,我们就没有后来”这一个句式感到庆幸万分。

  当我越来越接受“友情也是有宿命”这一个真相之后,我对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都有了一层更深刻的理解。这个理解具体来说,我也可以罗列出几个原则。

  第一是你得树立自己的交友标准。

  比如说对方的哪一些品行是你所不能接受的,这样的人你不想再跟他再来下一次的接触,这样的人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

  第二是要学会包容。

  人都是有性格的优势跟劣势的,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你愿意接受一个人他一部分的好,那也势必要忍受他某一部分的糟糕。

  如果是这一部分“好”可以远远超过,或者是跟他的“糟糕部分”持平,那么这一份友情也是可以的持续下去的。

  第三是要学会取舍跟成全。

  每个人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如果你的发展速度太快,或者是对方的进步阶层远远超过了你,那么就不要刻意的拿所谓的考验来判断友情的质量。

  你要做的是割舍掉对方,或者是心甘情愿被对方割舍掉,仅此而已。

  成全部分跟取舍其实很相关联。

  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男生朋友,他是那种我随时叫他都可以逃课出来陪伴我的人。

  到了大四阶段的时候,他结交了自己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很介意我的存在。我选择不让他为难,于是就慢慢淡化掉了跟他吃饭聊天的频率。

  我做好我自己的角色,更不会还傻乎乎的去逼他在我这么一个好的女生朋友跟他的女朋友之间作出选择,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后来是我跟这个男生朋友依旧保持着还不错的朋友关系。而后他跟自己的女朋友分开了,我也没有再让自己回到当年的那一种很亲密的关系里。

  因为我有我的感情生活,我也不会让我的另一半为难。所以保持适当的联系就足够了。

  第四点就是不要为伪命题去做辩解。

  这个伪命题就是前面那个女生留言里跟我说到的那一句,友情不是一个人有心力就能维持好的部分。

  我们看网络用语里“撕逼”这个词语经常用于女人之间,而很少用于男性,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女生是相对而言比较敏感细腻以及脆弱的。

  你无法想象两个关系很好的女生会因为对一件衣服的品味判断不一而产生矛盾。你也无法想象两个关系很好的女生,如果其中有一个人的香奈儿包包被对方弄坏了一点点所造成的冲突之大。

  友情不是不能考验,而是没有必要拿这些我认为比较肤浅的东西来考验。这也是我如今觉得只要能够用钱解决的小事情,我都不想放到台面上来说。

  比如我很喜欢的衣服,哪怕贵一点,哪怕被朋友说这件衣服不好看,我也愿意买下来。因为它让我得到了自我认同感,也让我更自信。

  比如说如果我的包包被对方给弄坏了,我自己当然会心疼一阵,但是我会去想办法修补或是另外买一个。

  我也计较,我也心疼,但是我更不愿意因为这些小事而伤害到友情本身。

  当然这一部分是我的为人处事原则,如果对方没有想的那么周到,我也不能抱怨说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而你却肆无忌惮?我甚至不愿意退让,因为这样子我就很吃亏啊!

  没有什么吃不吃亏,如果你非要站出来相互计较一场“谁付出的多一些”,那就陷入了一场跟你的伴侣一样的斤斤计较的格局里——那就是如果非要计较你半斤我八两的话,那么这一份感情也没有要开始的必要了。

  第五点当然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君子之交淡如水。

  具体来说就是,那一些如果让你觉得很累的人际关系,一定不是好的朋友。好的朋友就是能够让你觉得舒服的。

  这个舒服我能想到的一个场景:就是某一天夜里我睡不着的时候拿起那一个电话拨过去,没有任何的前奏铺垫,然后就开始我此刻想表达的所有叽叽喳喳的情绪。

  对方就在电话里听,或者是笑,或者是附和。我也不需要因为她是刚刚加班完疲惫而感到愧疚,我也不需要提前询问她方不方便。

  我们两个人哪怕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可是依旧就像是昨天才一起喝着下午茶,继续延续着昨天的那一个话题,哪怕是无聊的天气。

  这种平衡的度很难把握,它既不会让你为难,也不会让你觉得是你为难了对方。它既不会让你觉得尴尬,也不会让你对对方有亏欠。

  尤其是像我这样不喜欢亏欠别人的人而言,有时候我觉得自己适当的任性一点,对于我的朋友而言就是一种放松的撒娇。

  因为我们都是死命维持着坚强的人,唯独选择在你面前卸下盔甲,露出那一副柔软的皮囊。

  我选择让自己赤裸裸的呈现在你的面前,好与不好,我都不用担心你在心里对我的评价,这才是最舒服的部分。

  而在剩下的日子里,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生活,我们一样有具体的生活难题。我们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觉得你在朋友圈发的那一张图片是炫耀。

  我甚至愿意在你没有我的生活里获得的那些快乐而为你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甚至不需要告诉你,因为它只需要来自我心。

  在这里想插入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所有的友情而言,适当的距离才是最美的状态。这个如同婆媳关系,如同夫妻关系情侣关系。

  两个天天粘在一起的人就如同每一天都吃同一道菜,时间久了,那些不美好的部分会被放大。

  所以我觉得成年人以后的交友,千万不要再回到小时候的单纯原则里——那一个每天陪我一同上厕所的人才是我的好朋友,需要天天粘在一起才能证明我们的友谊。

  各自独立,互不打扰,这是基于一个人独立的前提。就是这一份独立的价值观,能够构成一份友谊的相对独立而又彼此惺惺相惜。

  其实越长大越会发现,学会告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时候因为我爸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处于不停转学的生活状态。每一次离开原来的学校朋友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无法控制的伤感跟难过。

  可是这一种伤感跟难过并不会持续很久。它会伴随着我进入到新的学校,认识到又一批新的朋友而结束。

  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件事情——如果你太害怕失去一样东西,那是因为你畏惧的不是失去本身,而是你害怕没有后来的替代品填补这份空白。

  以前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些前辈或者是过来人,对于人情关系的冷暖都会如此看淡。可是后来我自己才慢慢的理解到,很多那些你觉得刻骨铭心的时刻,其实都不值得一提。

  有时候只是我们自己刻意放大这一种恐惧,所以才会在每一个离开的时刻,如此的惊心动魄甚至是撕心裂肺。

  总会到来,总会离开。总会得到,总会失去。

  当我理解了这一部分的自我寻觅的时候,我对于友情的经营都有了自己的解释——那就是尽可能的去维系自己目前所拥有的部分,并报之以感恩。

  至于在靠近三十岁以及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得到好朋友的遇见概率越来越少,那就尽量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样子能够主动吸引到合适的那一个朋友的缘分可能会好那一点点。

  至于过往的友情部分,与其说不用勉强,不如说就让时间这一个东西作为参照物。它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把那些关系淡化了,有时候甚至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拉黑某人或者是跟谁断交。

  这个大千世界里谁跟谁都有机遇碰发生碰撞,谁跟谁都有可能产生火花。我们在赶路的时候可能不停地丢掉手中的西瓜玉米,同时我们也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摘到的水果会不会更加甜美。

  因为无法扭转的宿命,所以就去接受眼前这一种友情状态的真相本身。因为充满未知的可能,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也要敞开心扉——在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前提下,去辨识每一张笑脸背后的真诚本身。

  愿你在此生的长河里,也能让你遇见那一个让你都不会觉得遗憾错过的朋友。他能够在你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每每在心里想起这一个面孔的时候,你也能在心里微笑的说一句:与你共度的年华让我的回忆很潇洒。

  此刻突然想起陈奕迅唱的那一句: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毕竟有过,哪怕在后半生里学会明白看透,却依旧庆幸自己曾经拥有。

更多关于 悦读 的文章: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