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冬日暖阳>荟萃>正文

告别一场非黑即白的偏激

2016-11-22 来源: 她在江湖漂 资讯整理编辑: 达达令 点击:

分享到:

  我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因为我畏惧这种自我暗示,把自己往失望甚至是绝望的方向去思考。于是我一直希望可以置之不理,从而假装让自己可以忘记它。

  可是我终究明白,沉睡的日子总是要醒的,也必须醒来。直到现在,我之所以愿意接受这种自我设定,大部分是因为我觉得我可以驾驭它了。

  就好比很多曾经的过往糗事,总是需要在你真正脱离其中之后,你才愿意把它平静的说出来。好比总是在后来过上了好日子的人,才喜欢去忆苦思甜。也好比人总是在变好看了之后,才敢向世人展示曾经那一张张有些吓人的老照片。

  承认自己不完美也一样,必定是你在其中寻到了一丝可以掌控它的秘密,或者力量,于是你愿意坦然的用一种有些自嘲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场自我认同。

  接受自己是悲观主义者,一开始的切入点,当然是从跟父母的关系开始。

  直到现在,我依旧收到很多类似的疑问:想要自己闯荡生活,奈何放不下家人。

  更严重一些的,则是家境不好,一方面想要体谅体谅家人,作为学生想要休学;作为职业者,想要照顾父母——因为不忍心看到他们太辛苦。

  而另一方面,则是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长见识,来完成自己的这一份心愿。

  就这般陷入了纠结中。

  我从前不爱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总觉得具象的家庭里,有着不同的难题——我不应该去为别人的选择做出评价,毕竟我没有站在当事人的角色。

  可是这些年来,越发有一种感慨:我们常常把生活中那些日常的难,上升到了一种尖锐的局面。

  从世俗的层面上来看,家境富裕的家庭,的确要比家境普通甚至困难的家庭,要过的舒服体面一些。

  可是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对于大部分的子女而言,都觉得自己的父母是辛苦的——那是你的父母,所以在你心里的分量,那一份生活艰难,就会疼痛得具象无比。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会延伸出来,要去报答养育之恩——因为养育之恩很是伟大,以及沉重。

  可是,倘若我们并没有正确对待这份沉重,我们可能就会陷入在这份恶性循环的漩涡里。

  我曾经是这漩涡中的一员,一方面想要急速报答父母,另一方面想要实现自己的期待生活。

  也不是一开始就想通的,我只是学着去衡量自己对于人生重要事项的排列顺序,继而延伸出“我需要先成为自己的依靠者,然后才值得被家人去依靠”的逻辑。

  也就是说,你得从“小我”的角度去出发,然后才有去实现那个“大我”的资本。

  前者意味着练就独立的人格,有具体的奋斗目标,也有相对应的承受力,并且在这些综合元素下,可以去尽力实现自己个人想要的生活方式。

  后者则是在“小我”部分实现之后,进一步层面的人生理想——比如回报家人,光宗耀祖,投入慈善事业,拓展其他人生理想领域等等。

  只是生活里,大部分人的误会,是在于一开始就把“大我”部分想得很严重,甚至是首要任务,继而把这一层压力转变成一种束缚,一种无法实现“小我”的束缚。

  从前遇上过一些朋友,问起人生理想,一开口就是升官发财,让父母有脸面,让所有人都对自己敬畏三分,“那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为此我愿意拼尽一生”。

  我疑惑:那么,关于你自己具体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

  对方也疑惑: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我的理解却并非如此。

  所谓让父母“安享晚年”,必定不是牺牲自己来去成全父母,而是需要让他们明白,即使未来的日子里他们离去了,你也能很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这是我所理解的孝顺价值观,也包括其他人际关系里的排列顺序都是如此——你得让自己这一独立的个体丰满起来,作为引导自己人生的核心主干,然后把其他的需要完成事项当成枝干。

  也是因为这样,我总是力所能及地劝说家乡的那些孩子,不要因为短暂地心疼父母的辛苦,所以干脆不愿意继续读书。

  也不要因为看到家人生活的不易,于是想要凭借自己的一份体力,可以暂时分担父母的辛苦。

  我不害怕辛苦,我只是害怕一辈子纯粹体力上的辛苦。

  这是一种无效的努力方式,如同吗啡,让你暂时得以缓解这个家庭的疼痛,可是因为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总是旧病复发,陷入代代相传的苦难诅咒。

  我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并且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外在的价值观所动摇。

  这是作为悲观主义者很是幸运的一面,不会刻意去放大那些放你歇斯底里的东西,你只是想在平和中,梳理出一条可以参照的标准出来。

  生活里会接收到很多言论的冲击。

  旅行网站会美化去远方的梦幻跟至高无上,可是从来不说身体力行上的奔波,以及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危险性。

  而在你用自己挣来的钱去犒劳自己一场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又冒出来了:父母尚在苟且,你怎能如此这般自私。

  说真的,我第一次听说到“苟且”这个词语的时候,是很震惊的。

  在我的理解里,我在写字楼里加班到夜里,很久没有睡一次好觉,被同事穿小鞋万般委屈压在心底,地铁拥挤里被踩了一路的高跟鞋,以及我的父母在家辛苦劳作,常年累积病痛时而发作,柴米油盐难免争吵......这一切,我都认为是生活本身的难——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加重它的不堪。

  “苟且”这个词语很重,于我而言有一种羞耻的意味。我不希望以此来渲染自己的可怜,更不会以此放大父母的艰辛,来折磨自己——你还不足够强大到尽孝一场,所以你很失败。

  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因为这个世上根本没有一个绝对标准——何为真正的孝道。

  以及生活的真相是,无论你多么厉害牛逼,你都无法做到一场真正的报答——于父母而言,那些逝去的岁月,身上烙印的疼痛,大半辈子的风霜雨雪,这些都不是你可以逆转避免的。

  在我的悲观理解里,我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传承,我们欠父母的债,在我们的孩子这一代偿还。于是代代相传,周而复始。

  从来没有一种对应的对等报答,因为你生来这个世界由不得你,而你的父母在决定养育你的时候,也无法保证自己这一笔投资就是绝对的潜力股。

  我很少跟别人阐释这一份“小我”至上的价值感——先为自己,才有家人;先有小家,才有大家。

  或许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这是一种自私的选择,可是就我自己这些年的实践而言,它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我想要的那部分问心无愧。

  我不希望有人拿出为了家人的名义,作为自己能力不够,想要懒惰不劳而获,以及不愿意承担后果的逃避理由。

  我总觉得,在做任何一种选择的时候,尽可能把出发点放在“自己先要什么”,而不是“以其他人的现有状况作为自己的预设前提”,或许选择这件事情便可以少一点落入纠结里。

  不管外在的人如何评定你的何去何从,重要的是,你得坚定那是你想要的未来生活景象,而不是在后来遇到困境的时候,跳起来指责“当初我是为了谁谁谁才这样的”。

  生活的残酷在于它是平和的,而并非需要渲染高唱,以及需要告知给每一个人。那些你以为自己无法接受的,一旦发生了也不过如此——因为你也无能为力。

  一个人越在意什么,就越会被其折磨。与其这般,不如一开始就挑选一份值得去实现意义的部分来折磨自己——想要让自己过的更好,顺便也让家人过的更好;而并非完全牺牲自己,仅仅成全了家人。

  在年少的时候,我一直坚定非黑即白,生活永远都是只能二选一。于是恨一个人要用尽一生,没有这份工作就会被饿死,要么分手要么结婚等等。

  直到后来生活会告诉我,第三种选择,以及更多种选择的呈现。

  这些年里,我最丰盛的收获,就是渐渐在迷雾中摸索出一道微光——不要一开始就断了自己的后路,不要绕很大的圈才去拥抱你一开始就期待的生活,以及在热爱的前提下,再坚持一些,再努力一些。

  嗯,这是我的答案。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