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冬日暖阳>生活>正文

这场交换人生已经开始了

2016-09-21 来源:她在江湖漂 资讯整理编辑: 达达令 点击:

分享到:

  心血来潮,夜里一个人去看了电影《七月与安生》。看过安妮宝贝原著的人知道,故事讲述的是两个从13岁开始相识的女孩的成长故事。

  七月是个文静乖巧安分的小家碧玉型女孩,也是那个别人家孩子的优等生。安生则是放浪不羁,强调自我的那一个,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大人眼中的那个坏女孩。

  所有的故事一开始都是美好的,就连这部电影的英文名都定义为Soulmate,足以见得这份青春期的不分你我的日子多么动容。

  所有的转折也是从一个男人开始的。18岁那年,她们遇见了一个男生,并且同时爱上他。这一刻,成长的大幕轰然打开,两人的命运轨迹也开始有了不一样。

  七月是那种规规矩矩的女生,有父母疼爱,一直都处在被呵护跟注目的世界里。她就是我们现实中大部分女生的人生轨迹,认真学习,考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银行柜台工作。二十多年来,不曾离开过家乡。

  她是个很安全的女生。

  正如她自己所说,哪怕是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她也觉得很幸福。因为她不能放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也就不再去想折腾人生的事情了。

  而安生呢,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成为这样的叛逆女孩的。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母亲常年在国外,从来没有得到过关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以及对待这个世界过早的现实冷眼。

  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可是命运偏偏把这一道轨迹给了她。

  于是安生随意考上专科学校,也没有好好读书,混酒吧夜夜笙歌。后来离开家乡去很多的地方流浪,在超市打小时工,去餐厅当服务生,穿越沙漠冰川,在贫困小学支教。

  她是那一只无法停下来的鸟,此生注定折腾。

  七月的保守与安稳,安生的叛逆与自由,其实就是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心中的两面欲望纠结。

  现实中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七月,即使我们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跟来月经一样准时抽风,想要来一场逃离尘世,可是那毕竟只是念想。

  电影相较于安妮宝贝原著故事不同的部分是,这个看似一面结局的脉络,在后来居然出现了转折。

  那个折腾不止的安生,某一天突然停下来了。她累了,于是嫁给一个沉稳的男人,开始了下厨做羹汤的平静生活。

  倒是七月,在失去了那个她爱了很多年的男人之后,终于开始明白,自己某种程度上并没有那么畏惧外面的世界。

  她开始出走流浪,她去重走安生所走过的那些路,去寻觅安生看过的风景,并且不知道何时有尽头。

  电影院里很多女生在抽泣,就连男生都开始沉静下来,偶尔发出叹气。

  这部很奇怪的电影,把以往国产电影里所有狗血的元素:三角恋,撕逼,醉酒打架,怀孕,车祸……它都配备齐全了,可是偏偏一点都不让人觉得狗血。

  这一刻我才开始意识到,它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拷问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底:我可不可以跟别人交换一场人生?

  就如同七月后来变成了安生,安生变成了七月。这种看似艰难的成长经历,却因为交换了对方的人生体验,于是却足以配得上圆满二字。

  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抽泣,尤其是那些女孩。在人生这场旅程里,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选择跟把控的。我们的家庭出身,我们被传统教育所驯养出来的思想,我们在普世之中就这么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这种一步步的轨迹,意味着扎实,意味着不可逆,更意味着不可抗力。

  如果不是电影,现实中的七月,最后的结局必定就是那个过上安稳日子的女子。安生必定就是那个得不到很好结局的坏女人。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大众价值观里维持我们要墨守成规的这一条路,而不应该参考安生那份冒险的人生。

  因为冒险,所以太多的不确定,以及我们无法承担的代价。

  很久以前,我对于代价这个词语是很害怕的,可是后来我开始醒悟,我应该害怕的不是这个词语本身,而是在于它的前缀。

  我们提到代价,会因为它是“未知”的,所以心生恐惧。可是不要忘了,关于代价另一个角度的前缀,那就是“已知”的。

  要知道,已知有时候难道不也是另外一种恐惧么?

  我曾经沉沦于因为羡慕其他人的人生里而郁郁寡欢,总觉得交换人生是只有在虚构故事里才会拥有的权利。

  可是这一场电影看下来,我突然开始有了另外一种思路:其实七月跟安生不是独立的两类人,并非对应两种没有任何干系的命运轨迹。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灵魂乃至身体里,七月与安生是并存的。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理解,可是对于此刻我的这个年纪,我的这个阶段的人生体验,我是特别动容的。

  我在二十岁以前走的就是七月的平稳安全之路,而在二十岁以后,当我的新世界大门打开之后,我体内的那份安生之魂开始凸显,并且在这两年达到顶峰。

  我在现实中还没有安生那么多的去远方,以及阅人无数的人生体验,可是至少在我的灵魂里,我一直让自己保持在飞翔的广袤区间里。

  年少时候有个一起长大的死党,她家境优越,个性叛逆。旷课,早恋,爬墙,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这些事情她在18岁以前全都经历过了。

  大学毕业第二年,她就走入婚姻的生活。我问她,你会有婚前恐惧症么?

  她回答,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有,但是我跟你说实话,我一点也没有。

  为什么?

  我把该折腾的都折腾了,就如同吹胀的气球飘在天空,飞够了我就要收拾行囊回家了。我是心甘情愿安定下来的,后半生得以换个安心,这就足够了。

  我突然想起高中那些年的某个午后,我发现她在宿舍的卫生间里,拿着削铅笔的刀片,一道道地往自己的掌心上划。

  我惊恐,可是却像个木头人一样定在那里。

  我知道她当时喜欢上一个男生,也知道男生喜欢他。可是两人被家长跟老师们打压到无处躲藏。我不曾有过那样的经历,所以我至今无法理解棒打鸳鸯,鸳鸯会是怎样的痛。

  她的手掌一边滴着血,一边跟我说,我很难受,可是我不知道如何排遣这种难受,所以我只能这样弄疼自己,这样心里就没有那么疼了。

  就是这个女生,在她婚礼举办的前一夜,给我发来一段文字:你知道吗?真正被爱过的女人,是不会有怨气的。我就是那样一个幸运的人。哪怕在后来自己不能拥有那个人,可是曾经全力以赴过的这份回忆,足以支撑到下半生,也足以让我平静的享受一场束手就擒的生活。

  我至今很感激她的这段领悟,也感激她愿意告诉我。因为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日常里的不快乐跟慌张的来源,是来自于我还没有积攒这份让自己束手就擒的资本。

  我在努力中,此刻的我,七月跟安生同在,但是安生的成分多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已经得到交换人生的欲望体验了。

  有时候我会心生遗憾,我的叛逆期来得很晚。几乎是前两年才刚开始。一开始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放出这份叛逆,还是压抑在心里不去想它。

  后来我看到柏邦妮在一次分享中的一段话,我的疑惑终于被解答。

  她说一直都觉得自己内心的核心还是少女。这跟她的经历有关。她在20岁的时候就承担责任,承担工作和家庭,苦苦打拼。

  “我20岁到30岁非常辛苦,很拼的过了10年,没有怎么享受过一般少女所享受被人追求,谈恋爱,玩儿啊,都没有经历过。那么下一个十年,你就会拼命地攫取上一个十年没有来得及享受的东西。”

  我理解这种时间的错位产生的慌张感,我把它定义为一种补偿心理。就如同我自己早熟,年少的时候并没有体验到那份少女心,所以以至于在我成年以后,我需要给这份未完成来一份弥补。

  我心里无比清楚,你只有很好的完成自己,你才不会在人格跟灵魂上留有遗憾。你才能逐步走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过程只能是你自己操控,没有人替你完成,因为没有人知道你曾经缺失过什么。就连你的父母也不可以。

  这是我能想到的,“做自己”最本质的信仰力量。你不是为了对抗父母,你只是有未完成的人生部分。你需要一点点地通过交换,通过添砖加瓦,通过除旧迎新,才能把那份空荡的内心填满。

  这不仅仅是之于女生,也是之于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吧。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