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冬日暖阳>荟萃>正文

那就让命运的交给命运

2016-11-01 来源: 她在江湖漂 资讯整理编辑:达达令 点击:

分享到:

  有时候觉得人从来都是矛盾的动物,这份矛盾一方面是我们作为高级物种,得以拥有丰富的情感以及情绪交织的多样化。可是这份得到的另一面,却是我们需要为这种矛盾所付出的纠结于泥沼。

  存活于世,我们从来都是其中渺小的一份子。承认自己的渺小,就如同让你承认自己的平凡,本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在后来才发现,要让自己过得去,也不是一件易事,甚至是需要很大智慧的一项课题。

  有个问题曾经被提问到很多次:如何对抗生活里的虚无感?

  说得直白一些,何谓生活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在我还没有足够的学识储备外加能力支撑的时候,我很少把它提到很高的一个位置去思考。

  一样东西如果你暂时无法驾驭,那就如同给你强硬学一门武林绝学,最后反而走火入魔。

  可是如果从具象的评价概念来说,我承认自己一直在追寻所谓人生意义这件事情。

  一开始是在时间上来思考,比如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所要担负的责任。这些责任有些是外在世界告知你的,有些则是你自己思考延伸出来的。

  以前我不明白为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三观靠近才能维系长久的关系。可是后来渐渐领悟到,你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你对于自己来这人世一场的意义探寻,其实就决定了你在具体生活里的呈现以及选择走向。

  并不是因为矫情,而是需要有存在意义的衡量,我们才可以在日复一日中,对抗因为乏味而带来的虚无感。

  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为了让自己在心里过得去,我们需要不断的寻找可以让自己得以释怀的理由、借口、原因、动力,外加持续性的自我重复,才能够让自己不会陷入寻找人生意义的负面魔咒中。

  这份自我释怀最重要的切入点,是在于我们此刻阶段所能拥有的部分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里,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局:在某一天你得知一个很糟糕的消息,因为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得了重病,并且一开始就被告知无法治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时间结束这一切。

  我觉得我们之所以需要努力的最核心动力之一,就是为了对抗这种不可控的冲击所带来的不安全感。

  生活中很多的突如其来会让我们在很长一段内所构造的平衡生活,在一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支离破碎,意味着让人心生绝望。

  这份不确定性,是觉得生活之所以恐惧的部分之一。

  再来是第二部分。

  这部分便是我一开始所提及的虚无感。

  虚无感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一份做了很多年的工作,开始有了瓶颈,可是为了生活,不得不依旧提着沉重的步伐,走进那一栋栋写字楼。

  一份多年的感情,不知不觉中陷入疲惫,即使对方并没有大的过错,可是依旧无法抵消你不断涌动出来的失落感。

  甚至是一种生活,你在固定的时间点里,做着固定的事情。如同一个个项目,有时候难免觉得自己如同机器人一般,食之无味也变成了常态的悲哀。

  我经历过这样的瞬间。

  那是有一次我去香港喝下午茶,夜里过海关回到深圳。排队的时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心里突然冒出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慌感:我发现我并不开心。

  这份不开心,并没有具体的生活冲击,感情或者是人际关系上的难题,而是在于,我每工作一阵子的辛苦之后,那些给自己的犒赏,居然在此刻无法让我快乐起来。

  我的悲观是在于,那些在辛苦工作跟间歇休息的交错节奏,也变成了一件没有期待的事情。我并不像别人那样,那么渴望一个个周末的到来,一个个节假日的到来。

  我抗拒人类因为想要活跃气氛,而在每一个新的年份里,早就在日历上标红的那些所谓特殊日子。当这种特殊变成一种规划之中的事宜,我就开始畏惧这种已知的惊喜设定。

  我不敢把这一段莫名其妙的情绪告知给别人,它有些矫情,以及些许不堪。可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是影响了我的情绪。

  我没有任何办法抵抗以及解决,我只能守着时间而过,让这种诡异情绪认知淡化。

  我就是我想要阐述的状态:那些面对生活突如其来冲击的人,无一不在心里祈求上天——可不可以以让自己平凡一些,可以平凡到躲避掉这些自己无能为力的来袭。而那些在重复生活日子中的你我,又会常常陷入“人生很是无聊”这件事情的悲观里。

  这个逻辑拿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个案例来参考,就是那些坐在格子间里的上班族,总是向往着走出这个牢笼,最好一直走在诗与远方的路上;可是那些行走在山间,以及把旅行当成一份职业的人来说,又有着他们评价体系里的那一份不容易。

  我的一个好友总会跟我唠叨,谁都不容易,谁都有难以启齿的难处。千万不要放大了对方的那部分好的假象,从而只是为了论证自己的失败人生。

  她很懂我,这是我很感激的部分。

  我身边有着不同信仰的朋友,大部分是信佛之人,还有少许的基督教徒,以及更多的,是那些相信神明的人。

  这个神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设,或许是他的底线参考,或许是他的一份处事原则,或者是一个没有身形的,某样飘渺的指引力量。

  我生长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从小到大跪拜过各式各样的神明。小时候不懂事,父母于是会叮嘱:每一次得以跟神相遇的机会,就不要吝啬自己的真诚跪拜,以及祈祷。

  我不知道这股冥冥中的力量的真实所在,但是这些年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事业积累之时,也总会在夜里睡前,感激自己被庇佑过。

  老家里有个年纪很大,胡子白花花的老人,每一次经过我家门前,他总是不忘叮嘱我一句:遇上想不通的事情,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试着往命运指引的那个层面去靠一靠。

  “它不一定会马上见效,可是它会让你在当下那一刻,不至于因为无法清醒而作出错误之事。”

  老人的话并没有完全说对,因为它对我而言,是马上见效的,而且这些年体验会更是深刻。

  这个思考逻辑落实到具体的生活指引,便是在得到丰盛的收获时候,乐于享受那一刻的喜悦;而在陷入想要而不可得的时候,也可以告知自己“那本就不该我所得”。

  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快节奏的状态会让人常常觉得不够真实。在小地方呆久了,缓慢的一切也会让人陷入麻木的苍凉。我不算是个理性之人,并且大部分时候都很容易陷入“以物喜”的被动状态。

  可是即使这般,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维持内在的那一份情绪状态在一条基准线上。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把外来的冲击或者是无聊变成自己可以驾驭的部分,而不是被它所降服。

  这便是我越到后来,越是不敢给别人的生活予以建议甚至是评价的原因。每个人要的东西都是具象而唯一的,你无法站在对方的成长视野里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就如同刚走入职场那一年,我在郊区的破旧居民楼里生活了一年,每天花四个小时以上在上班的路上。在后来的日子里,有刚毕业的小孩问我那一句:租房跟上班的距离有多重要呢?

  我从来都不敢马上给一个答案,因为所有答案的前提是,我要在那个阶段,有足够的钱支撑,然后再来谈重要性与否的问题。

  我们每个阶段可以选择的资本都不一样,我们对应的生活标准也不同。就连我自己比起去年的细微价值观走向,也都会在持续变化中。

  所以我愿意敬畏生活本身的出发点,一是愿意当一个沉默的过客,看看别人的日子怎么个万家灯火。二是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生活体验,然后让命运之论,为自己支撑起最后的那一道承载屏障。

  有天夜里听到杨千嬅唱的那一首《少女的祈祷》,才惊觉这些年来从未认真理解过其中的歌词。“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从来未顺利遇上好景降临,如何能重拾信心。”

  突然想起家乡里的那些善男信女,每一次跪拜神明之时的那份虔诚神情。你无法确定这一切是否有效,可是至少你要给他们一个得以诉说日常、释放秘密、以及祈求庇佑的资格才是。

  或许此生我们都要带着无常与不安,虚无跟飘渺度过,可是活着这件事情,本就是值得被敬重,以及歌颂的。

  让命运的归命运,而剩下归自己的那部分,就让我们放手去做,大步往前,心甘承受,冷暖自知便好。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