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夏阳酷暑>生意经>正文

微信估值5344亿!当年它的创始人差点投靠了雷军!

2015-09-29 来源:未知 资讯整理编辑:jijiewang.com 点击:

分享到:

  张小龙,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

  15年前就已成名

  并不是微信让张小龙第一次成名,在国内的软件行业,张小龙早已烙下了他的明星印迹。

  2000年,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咖啡馆内,李学凌曾第一次见到张小龙。那时,李学凌还是一名《电脑报》的记者,而现在,李学凌已是一家在美上市公司的CEO。

  李学凌回忆,那时的张小龙已是国内互联网界响当当的人物。只要你在北京海淀黄庄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张小龙,一定会有一群人来围观,找你签名。

  事实上,早在3年前,北京中关村已逐渐成为国内互联网的重地。一个典型事件是,四通利方创始人王志东拿到了硅谷知名华人投资人冯波的第一笔700万美元融资,而后才有了新浪。而冯波,也是如今9158创始人傅政军早前的投资人。傅政军说,没有冯波,就没有国内的SP,冯波是首先鼓吹SP概念的人,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SP救助了包括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国内所有的互联网公司。

  李学凌认为当时的张小龙已经足够红了。但那次见面,面对李学凌崇拜般的开场,张小龙淡淡的笑了笑,说:“不会。”

  第一次见面,张小龙给李学凌的感受是,没有想象中的自信与骄傲,总有一股淡淡如水般的平静。

  这种感受,带给了当时长期泡在北京互联网圈子的李学凌完全不同的心理冲突。当时在北京,作为金山软件的创始人,求伯君的名头儿已无尚高大,其“大弟子”雷军在圈中也颇负盛名。而张小龙,则更像是一个纯互联网时代的编程人。

  业内知道张小龙,是因为他的Foxmail。这是张小龙的第一次成名。

  这款从1996年推出的邮件客户端软件,到2000年的4年间,便已吸引200万用户,它支持多人账户,运营稳定,页面没有一个广告,且一直保持着完全免费的作风。这个让大多数人能够放弃微软系统自带的Outlook邮箱的软件,也被当时美国最知名的科技网站ZDnet评为5星软件。

  然而,在这次谈话中,张小龙告诉李学凌,他想把Foxmail卖给朋友,然后自己独自去美国。

  2000年的张小龙,有些灰心,而2000年,也是互联网泡沫开始的头一年。在Foxmail2.0版本后,张小龙已很少更新,每晚看着用户发送来的鼓励邮件,手不离键。

  张小龙险投靠雷军

  事实上,早在1998年,雷军便已看上了Foxmail,他想收购张小龙。

  98年9月的一天,找出Foxmail登陆秘密BUG的雷军,照着Foxmail软件留下的邮件地址,给张小龙发了一封信,张小龙也很快回复,并在邮件中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雷军首先在电话中,把自己发现的BUG告诉了张小龙。张小龙在电话那头回应:“一大堆人反映秘密有问题,我也没搞清楚问题在哪里,谢谢你”。就是这种淡淡的平实和礼貌。科技博客作者阳淼,在10多年后发现微信的一些问题找到张小龙时,阳淼说,张小龙也是带着淡淡的平实和谦和的类似口吻。

  在电话中,雷军得知张小龙在广州一家系统集成公司上班。雷军开始单刀直入,能不能(Foxmail)卖给金山?张小龙回应,15万。这次电话交谈就差不多收尾了。

  雷军回忆说,15万是当时电话里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本来打算邀请张小龙去珠海金山商谈具体细节,但由于自己要忙着联想注资金山的事儿,派去和张小龙洽谈的研发人员又觉得,这么个软件,金山用1-2个月也能做出来。于是,这事就没影了。

  2000年,也就是在李学凌与张小龙的那次见面后。博大互联网络公司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

  在卖给博大前,Foxmail只推过两个版本。卖给博大后,Foxmail每年都有若干更新。2005年3月,腾讯收购Foxmail时,Foxmail已是5.0版本。

  2005年11月,Foxmail 6.0beta1,是腾讯收购后的首个版本。

  腾讯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当时,Foxmail的团队包括张小龙在内,只有20余人,用户不到500万。

  马化腾当时对媒体表示,腾讯看重的是Foxmail的技术和客户。当时,国内互联网用户刚刚超过1亿,未来3、4年内,互联网用户会有成倍增长。马化腾认为,这段时间,是腾讯争取客户的关键时间。而在Foxmail的500万用户中,其中有300万用户是腾讯此前所没有覆盖到的。

  此外,腾讯收购Foxmail,也拉响了腾讯后续在资本层面的收购动作,也多多少少有些原因,是受到了当时盛大并购新浪的影响。

  而腾讯收购后,张小龙的Foxmail团队一直偏居广州,成为腾讯的广州研发部,其主要产品,也一直围绕腾讯的邮箱业务。在收购整整一年后,其产品才和腾讯有所整合,在腾讯的企业版TM客户端上,率先有入口的展现。此后几年,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完成从客户端向Web的2转变。期中,也试图将邮箱从Web端的工具性,向社交性去进行探索。产品包括,阅读空间、漂流瓶等。

  2011年1月,张小龙的广研团队研发的微信,上线了,并马上引起了关注。而过高的关注度,也再次成就了张小龙在业内的第二次辉煌。张小龙,“在为微信代言”。

  事实上,微信的成功,有其必然,也有其偶然。

  腾讯投资部负责人彭志坚曾对本报表示,在微信出来前,当时的腾讯内部,有3个部门在做类似微信的产品。那么,问题是,为什么张小龙能成?

  这个问题在很多腾讯不同部门的内部人士心中也一直存在。由于张小龙团队和Foxmail并入腾讯的历史原因,偏隅广东的张小龙团队所在腾讯广州研发中心,被视为是马化腾在腾讯内部计划的一块“特区”。

  这块“特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需要像腾讯其它部门那样,承担杂七杂八的内务因素,而这种原因,也使得张小龙的广研得以在腾讯的巨型体制下,自由生长。这种“特区”性,也颇为腾讯其它部门所羡慕。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腾讯率先通过SP业务自救,并迎来了收入的迅猛增长,一名老腾讯人士说,“没有SP,就没有腾讯后来的上市”,这句话是肯定的。

  但也是因为腾讯在无线端与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的SP化的思维,抑制了腾讯无线部门在更大领域的嗅觉与取舍,在产品的探索开发上小心翼翼,不愿对运营商的关系产生剧烈碰撞。

  这种态度也体现了当时腾讯内部绝大多数人的思考逻辑,即:腾讯需要在与运营商关系上保持温和与克制,这决定了腾讯是否能健康地走下去。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已经成名的微信,目前也仍然未能摆脱来自三大运营商的制肘和埋怨。近日,工信部也表示正在考虑运营商向微信收费的合理要求。

  但张小龙在腾讯所处的“特区”环境,能够让他更有胆识的迈下勇敢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在腾讯其他部门看来,似乎只是一条无解的死胡同。

  张小龙的个性也适合他在腾讯的“特区”里面闯,而这股劲儿在马化腾看来也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性格和作风。

  与张小龙有过多次接触的人说,张小龙是一个有“范儿”的人。这种“范儿”,并不是指把脾气写在脸上,而是骨子里遵从于心的坚持,以及脱俗淡然的心态,这些都与目前国内互联网的浮躁气氛对比鲜明。

  张小龙的桌球已达到专业水平。对球的物理旋转的理解,让张小龙对事物的规律有更为深刻的感悟。而热爱摄影,能够让人从牛角尖里走出来,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温烈、低调,是张小龙的性格标签。5G咨询合伙人洪波说,张小龙是“低调到无以复加”的家伙。而“无以复加”,已经是一个到古怪的程度。此外,躲在温和背后的张小龙,也有着刚烈的执着。

  在大公司体制下,“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人越来越多,但张小龙还能遵从于心。一些其他部门的BD需求找到他,张小龙敢于驳回,但其他高管就不一定能跟随于心的去做到。另有一名国内顶级的营销大佬说,微信目前拒绝和所有营销公司和广告公司合作,因为在张小龙看来,微信还是一个强关系的解决人际沟通的产品,这种产品最大的要求就是不骚扰用户。

  但微信未来会怎么走?这是一个人人皆会问的问题。

  在产品幼小、成长阶段,无疑,张小龙是回答这一问题的不二人选。但任何一个产品,在发展到关乎集团核心战略级别时,都会交给更高的决策层。那么,那时候,张小龙还能为微信代言么?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