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秋高气爽>吐槽>正文

出了这圈子,谁认识谁啊

2016-06-22 来源: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资讯整理编辑:张佳玮 点击:

分享到:

  2009年,我在上海某收费体育频道做NBA嘉宾解说,每星期得有那么两三天,装模作样地,穿好西装刮好胡须,去跟某几位老师搭档。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新闻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我妈当时甚为得意,还特意去开了这个收费频道,好每天守着电视机看我。

  解说搭档的几位老师,有两位身长两米开外,都是前上海队、国家队的选手,一位陈德春老师,一位张大维老师。张大维老师是1984年中国奥运会代表团旗手,不提了。

  常跟我搭档解说的陈圣音老师,某天晚上,在五星体育跟我做电话访谈,聊当时的NBA局势。

  以上为故事背景。

  第二天,我和陈老师一起解说完球赛了,打车去吃饭。

  恰好那司机在播前一天的体育调频,有我们俩的电话对谈。

  司机听听前面,听听后面,就问我们:

  “这是你们俩的访谈啊?”

  我便有种,“哈哈,被认出来啦”的感觉,于是踌躇满志地回答:

  “对,就是我们。”

  “你们,电视台做解说的?

  ”

  “是啊!”

  司机师傅瞅瞅我们,说:

  “从来没看见过,不认识你们呀!”

  真是当头挨一闷棍,气都泄了。

  隔了一周,我出门买菜。看见一个巨大的身影,两米多,骑着自行车,简直像骑玩具车似的,在菜场边溜达。

  哎呀,是陈德春老师。

  我跟他聊了两句,他很慈祥地继续去买菜了,敢情那段他刚去跟某青年队训练回来,家里没吃的啦,就出来买菜。

  我当时想:得。陈德春老师这种业界大拿、前辈高人,都这样大隐隐于市,我算个啥呀。

  以前在上海时,我被人认出来过几次。

  最尴尬的是某天上法语课,新到一班。有位同班同学认出我,就很高兴跟老师说:这个人是个写手,是个écrivain,是个writer,很celebre,很famous。

  外籍老师很狐疑地打量我半天,说真的吗?我怎么没听说过没见过?

  课上所有的人都拿我打量,仿佛动物园看猴。我恨不得钻地里去。

  我陪一位在康藏地区闻名遐迩(当地许多人家,看了他相貌就认得出)的师父,在上海逛过街,并没人多看他一眼,师父也怡然自得。

  我和某几位上电台上电视的老师一起吃饭,大家私下里,也都是平常人。

  我和某位业内精英、去参加十八大讨论的长辈去吃饭,照样会因为发票打折的事儿,跟服务员掰扯几句。

  我偶尔问起来,“怎么没有偶像包袱啊”,大家的反应,其实很一致,如下:

  A 比我们高的人,那多了去了。

  B 出了这个圈子,谁认识谁啊?

  那,事实就是这样。

  比如,我们说起克里姆特。康定斯基、米罗、柯布西耶、波洛克、布勒东、波丘尼。都是业内传说。但如果谁不琢磨现当代艺术的,会想:这都谁啊?

  同理,

  说亨德米特、唐尼采蒂、泰勒曼、普罗科菲耶夫,都是史上前五十的大拿,但不听古典乐的人,觉得这名字都一片花。

  不看足球的姑娘,你都不必问她老球星,就问她阿扎尔是谁,博格巴是谁,卡瓦尼是谁,估计也都不认识。

  不看漫画的,你问他菊地正太是谁,二宫知子是谁?我见过有不少位,看过这二位漫画改编的电视剧(嗯,《料理仙姬》和《交响情人梦》),可是压根不知道漫画原作者。

  微软粉们高谈阔论纳德拉和鲍尔默的风格区别时,非软粉只好发愣。

  诺贝尔文学奖每年那些刷赔率榜的,弗斯、诺特博姆、阿多尼斯、德利罗,估计也没几个人熟,国内诸位,也就认识个村上春树。

  我回家过年时,家庭聚会;我堂妹高高兴兴聊李易峰、张艺兴、鹿晗,长辈们也只好愣神。当然啦,长辈们聊起降央卓玛这类歌手了如指掌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插嘴。

  是的:世界已经变得很大了。每个人,都只知道自己了解范围的那一些人,而已。

  比如,我外婆当年根本不知道克林顿是谁,盖茨是谁,她觉得天下第一能人是茅威涛老师。茅威涛老师就是她唯一的大神。这当然不是说克林顿和盖茨很糟糕,而是:世界的认知,其实就是如此。

  想明白这一点,许多事情都能释然了。

  我在巴黎,某次跟朋友,去参加某几个老华人的聚会。

  据说是某诗社,很厉害,席间,老几位自吹是巴黎华人顶尖的了。那

  老几位,先互相赞美一番彼此的诗才,然后,朗诵了几段中国小学生级别的诗歌。《静夜思》、《鹿柴》这类。

  然后,开始临场写诗了。

  最后,评出最好的诗,是这么首:

  香榭丽居何堂皇

  望铁塔兮甚雄壮

  漫步河畔心欢悦

  试看河上满夕阳

  大家都很满意,彼此再赞许了一遍,于是喝茶吃点心。

  我在一旁,完全看愣了,忍不住地笑。

  但笑完了,回家路上想想:把圈子放大一点,其实每个人做的,也无非如此:圈一片地界,在自己的某个小圈子里,自夸自赞,自得其乐。

  稍微有点眼力见的人,都会明白:

  无论看去多么煊赫,自己最多也就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被多些人认识。

  而世界很大,越分越细。

  爬得越高,见到的越多,越能明白,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存在。

  倘若有一天,真觉得自己很重要了……那怕更多是因为,眼界不够高之故。

  比如,我以前是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街道自封的第一ps3游戏玩家。

  直到我发现遵义路上开了一家ps3店,老板一边等生意一边顺手打,熟能生巧,我怎能跟他比?

  我也一度自以为是巴黎13区nationale街道普通话第一名+第一葱油饼厨子,结果前年我们街上,一个北京姑娘和一个营口小伙开了夫妻面食店,我又折了一角。

  自然,我这么说不是想贬低任何一个人的存在感,只是如我以前爱念叨的:

  每个人自有其所长,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不必跟他人比。

  何况,世界已经细化到了如此地步:再强的人,也只能在某个圈子里称王称霸,当一个果壳中的君王。

  而称王称霸贡高自慢的心气,往往与眼界所见宽窄有关。

  所以了,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毕竟,出了这小圈子,谁认识谁啊。

  最后一个故事。

  庄子说,蜗牛角上,各有一个国家,为了争那点地方,彼此攻打,经年累月,勾心斗角打不完。

  偶尔想象我们就在蜗牛角上,也许心情会反而松一点。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