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每次闺蜜帮聚会,很自然就会聊到孩子身上去。最近一次分歧很大,是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资讯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闺蜜很烦恼:孩子写作业总是要家长不眨眼地盯着,有时能弄到半夜,孩子大人都崩溃,咋整?
小安的意见是:不写就不写,反正去学校自己承担后果,担上几回就改了。
闺蜜摇摇头:被老师当众批评,得给孩子造成啥样的伤害呀,能避免就避免了,何必让孩子往坑里跳。
有木有觉得耳熟?
打小我们听得都是这样的调调:“都是为你好”、“不想让你走我们的弯路”……
童年的小安对这样的说法不爽极了,但当妈以后,一不小心自己也干上了这样的事。尤其是在阅读了N多育儿书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试图把儿子领到最顺利最正确的成长方向上去,以避免他重蹈自己任何的覆辙。
可无数次抓狂之后发现:想养出一个健全的孩子,除了“管”,还得“坑”哪!
就说写作业吧,小安开始也陪写,可到最后不是没写完看得人火冒三丈,就是自己实在扛不住困得倒下。
后来一狠心,啥也不管了,“有什么作业自己安排好时间,需要我签字的告诉我”,奇怪的是儿子见我真不管了,反倒自己上心了。
而最近有件事,更是坚定了小安“有些坑是得娃自己跳”的想法。
闺蜜带孩子来家玩,两小伙不知怎么就掐起来了,主人和客人打架怎么得了!?
但小安强忍着只定了个“不准抄家伙”的大方向,和闺蜜俩静静观战。最后一不小心,闺蜜家孩子被碰到流鼻血,战争才戛然而止。
关于“打架”的事,小安教育过不止一次,但基本是水过鸭背。
这次见红了,儿子当场吓傻,事后小安再重申打架的事,他头点得跟鸡啄米一样,第二天再问他,一句没忘,看来是真记住了。
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哪会知道后果并长心呢?
坑娃不是失职,是要坑得有技巧
其实,“坑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付代价,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方法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保证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适度走弯路。
有几个方面是要注意的。
首先要摒弃世俗的评价。
比如:成绩好、乖巧等等看上去很长面子的外在的标签,比如:好父母、好家教等等获得外在认可的标准。
只有放下这些,才能不受干扰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其次要做孩子的陪伴者。
孩子碰壁之后,切忌不要说:“看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我说什么来着?让我说对了吧?”吧啦吧啦,这时给些关爱,然后引导,事半功倍。
冷嘲热讽只会把孩子推到相反的方向。
而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侧重点也是不同滴。
1-3岁的小北鼻,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比如,非要去感受滚烫的水壶,这个可以有,但非要用手指去掏电插座,就坚决不行啦。
4-6岁的小童,已经有了基本的社交圈,那么生存和社交技能是可以不断尝试的。比如,想体验洗碗,那摔碎几个碗并无大碍,但想去拆装电视机、洗衣机体验电路、组装啥的可不行。
7-13岁的大孩子,基本啥都懂了,不需要再事事约束细节,清除安全隐患后,圈出一个界限就可以撒欢了。比如:把尖锐的、危险的、贵重的物品搬走后,这个房间里干什么都行。
14-18岁的青春期孩子,会经历从“小天使”到“小魔鬼”的巨变,只要不犯法、不危及生命,什么都可以允许尝试。比如:谈恋爱、泡吧可以玩,甚至哪天突然不想上学了都可以试试,但赌博、毒品绝不能碰。
让孩子跳“坑”,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而不是让TA按照我们设计的轨迹,复制我们的人生。因为有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教的了孩子经验,却教不了TA教训。你说呢?
亲,你如何看待孩子走弯路的事?你在教育孩子中有什么类似的体验吗?